跳到主要內容區
banner-g05

113學年度碩士生學術論文發表會

月華新聲: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113學年度碩士生學術論文發表會

成果發表

 

本系於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碩士生學術論文發表會」。籌委會特別為本屆發表會取名「月華新聲」,「月華」是期許同學延續清華中文系月涵堂的傳統,「新聲」則是鼓勵發表的碩士班同學在研究的起點階段不僅要努力探索,也要勇於呈現自己的聲音。

發表會在系主任侯道儒老師及指導老師羅仕龍老師的致詞後正式開始。

侯道儒主任、本屆發表會指導老師羅仕龍老師、第一場次主持人吳貞慧老師和同學們合影。

本系侯道儒主任 致開幕詞

本屆發表會指導老師 羅仕龍老師致詞

 
第一場次

第一場次聚焦於漢語音韻與語法結構的研究,由本校人社院華語文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吳貞慧老師主持。碩三的阿佳莎發表了〈以王力《同源字典》為語料探討介音在上古漢語音節結構的地位〉。碩三的王琪以個人得教學經驗為例,討論漢語教學中「的」字的語法功能及常見的應用偏誤。碩二的陳正宜發表了〈「讓」字句探究:聚焦在使役與致使用法〉。講評人為本系博士生謝憶凡與周世平,以及本校語言所博士生申堯燮,三位學長姐都對同學的研究提出了深入見解。

第一場次主持人吳貞慧老師與發表人、講評人合影

主持人吳貞慧老師

發表人王琪同學

發表人阿佳莎同學

發表人陳正宜同學

講評人謝憶凡

講評人周世平

講評人申堯燮

 
第二場次

第二場次同樣由吳貞慧老師主持,碩三的林藝媛發表了〈引文在時事新聞中的功能與主觀性〉,碩二的林廷真則討論了華語綜合型教材的篇章寫作教學。講評人為本系博士生周世平與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博士生陳亭言,除了兩位講評人,吳老師也給予了發表人實質的修改建議。

第二場次主持人吳貞慧老師與發表人、講評人合影

發表人林藝媛同學

發表人林廷真同學

講評人陳亭言

講評人周世平

 
第三場次

第三場次由本系陳智德老師主持,發表人的論文主要涉及現當代的文學與文化。碩四的李姵蓉以大傳統與小傳統觀點分析五四時期的「文白之爭」。碩三的許育綝發表〈師陀《果園城記》封閉空間的回憶敘事〉,分析作品中的敘事與空間意義。碩二的李苹則討論了楊牧對陳世驤抒情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本場次講評人為本系博士生彭若愚、盧昌昊與西山柚里。此外,現場旁聽的同學也踴躍提出意見。

第三場次主持人陳智德老師與發表人、講評人合影

發表人李姵蓉同學

發表人許育綝同學

發表人李苹同學

講評人盧昌昊

講評人西山柚里

講評人彭若愚

提問環節,現場同學踴躍發問

 
第四場次

第四場次由本系簡良如老師主持,同學的研究主題涵蓋先秦思想以及漢代與中古的政治與文學文化之關係。碩三的魏寧探討了孟子思想中「愛」與「敬」的區別。碩二的蔡孝勤以團體理論分析漢新之際的士人政治運動。碩二的師鶴桐則以《昭明文選》為例,說明選文如何映射政治意圖。講評人為本系兼任教師謝明憲與本系博士生劉璟翰、張延康。

第四場次主持人簡良如老師與發表人、講評人合影

發表人蔡孝勤同學

發表人魏寧同學

發表人師鶴桐同學

講評人劉璟翰

講評人張延康

 
第五場次

第五場次由本系張閏熙老師主持,發表同學的研究範圍集中於文學作品的視覺表現與文化意義。碩二的仲紀美子發表了〈探明清插圖本《西遊記》中孫悟空「尖嘴」圖像的再創造〉。碩二的吳明浩分析了瞿岱《自濟圖》的自我「狀貌」及其題辭。碩二的曾代傳則研究了雍正與乾隆「以月為序」組畫中隱含的「權力」與「政治性」。講評人為本系博士生梁家興、李東龍與婁吉。

第五場次主持人張閏熙老師與發表人、講評人合影

主持人張閏熙老師

發表人仲紀美子同學

發表人吳明浩同學

發表人曾代傳同學

講評人梁家興

講評人婁吉

講評人李東龍

 
第六場次

第六場次由本系兼任教師楊孝柔老師主持,兩位發表同學的論文主題集中於宋代詩學。碩三的林淳意討論了楊萬里對江西詩派的改變與繼承,碩三的吳彩如則探討陳與義的學杜研究。楊老師及本系博士生林泓任對兩位同學的研究都給予了肯定。

第六場次主持人兼講評人楊孝柔老師

發表人林淳意同學

發表人吳彩如同學

講評人林泓任

 
閉幕式

發表會的閉幕式由張閏熙老師主持。閏熙老師除了對發表同學的表現表示讚賞,也勉勵同學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保持熱情與毅力。

本屆發表會指導老師張閏熙老師 致閉幕詞

張閏熙老師、楊孝柔老師與同學們合影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