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banner-g05

陳智德(Chan,Chi-Tak)

副教授 

陳智德(Chan,Chi-Tak)    

電子信箱:cct@mx.nthu.edu.tw                                                 

連絡電話: (03)5742738

聯絡地址:人社院A513室

研究專長: 香港文學、中國現代文學、香港電影、台港文學

| 學歷 |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博士

| 經歷 |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2023.08-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2023.02-2023.08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2015.08-2022.02)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2009.08-2015.08)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2008.01-2009.07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客席授課導師(2004.08-2006.06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助理編輯(1994.10-1997.07


| 學思歷程 |

我的大學本科在台灣的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完成,畢業後得以考入要求嚴格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在劉殿爵教授主持之「古文獻資料庫研究計劃」擔任助理編輯,協助《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叢刊》(1998年起收入各大圖書館廣泛採納之「漢達文庫」)之編校工作,任職三年至1997年,入讀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碩士課程,師承梁秉鈞(也斯)教授,踏入尚處起步階段的香港文學研究學門,多年來研究涵蓋不同時期重要議題、刊物文獻、作品分析以及文學史現象論述,此外亦從事香港電影研究,應香港電影資料館之邀,曾分別在三本電影研究專書發表論文。

2009年進香港教育大學任教,同時協助陳國球教授進行「香港文學大系編纂計劃」,在其主持下,共同聯絡不同院校的研究同道,合編成《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共十二卷,2019年後再陸續開展《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共十六卷的工作。

2019年出版論著《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全書二十四章連同兩篇導論共二十六篇論文,組成以文學史架構為綱的系統論述,論及作品從戰後初期的左翼詩歌、五○年代趙滋蕃、阮朗、徐訏等人的小說,下迄二○○七年董啟章《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和陳冠中《事後:本土文化誌》等等不同年代作品;亦從報刊研究角度分析《華僑日報.學生週刊》、《七○年代雙週刊》、《越界》、《香港文學(雙月刊)》、《今天.香港文化專輯》等刊物的時代意義和文學史位置,探討議題包括本土與非本土、流動與根著、左翼詩歌、反共小說、寫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冷戰局勢下的台港現代詩等等。

 

| 學術著作目錄 |

一、專書

1.《樂文誌》(散文),台北:時報文化,2023

2.《落葉飛花:香港三毫子小說研究》(葉倬瑋、陳智德、賴宇曼、李卓賢主編),香港:天地圖書,2022

3.《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新詩卷一》(編),香港:商務印書館,2020

4.《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新北市:聯經,2019

5.《板蕩時代的抒情──抗戰時期的香港與文學》,香港:中華書局,2018

6.《這時代的文學》(散文),香港:中華書局2018

7.《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葉靈鳳卷》(編),香港天地圖書,2017。

8.《香港韶光》(詩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

9.《市場,去死吧(增訂版)》(詩集),香港:石磬文化2017

10.《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文學史料卷》(編),香港商務印書館,2016。

11.《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新詩卷》(編),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

12.《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散文),新北市:聯經2013

13.홍콩시선1997-2010(編)(《香港詩選1997-2010》,高贊敬譯),首爾:知萬知,2012

14.《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梁秉鈞、陳智德、鄭政恆合編),香港:匯智出版,2011。

15.《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香港:花千樹,2009

16.《抗世詩話》(散文),香港:Kubrick2009

17.《市場,去死吧》(詩集),香港:麥穗出版2008

18.《愔齋讀書錄》(散文),香港:Kubrick2008

19.《愔齋書話:香港文學札記》(散文),香港:麥穗出版2006

20.《現代漢詩論集》(梁秉鈞、陳炳良、陳智德合編),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硏究中心,2005。

21.《咖啡還未喝完:香港新詩論》(陳智德、小西合編),香港:現代詩研讀社、文星文化教育協會,2005。

22.《三四年代香港新詩論集》(編),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硏究中心,2004。

23.《低保真》(詩集),香港:麥穗出版2004

24.《三、四年代香港詩選》(編),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硏究中心,2003。

25.《單聲道》(詩集),香港:東岸出版2002

26.《詩城市集2001:詩與標記》(編),香港:CityPoetry Project,2001。

27.《從本土出發:香港青年詩人十五家》(黃燦然、陳智德、劉偉成合編),香港:香江出版公司,1997。

二、期刊論文

1.〈隠れた香港の詩境を求める〉(吳穎濤譯),《アジア太平洋論叢》,二五卷一號(2023.03),頁55-65

2.〈《六十年代詩選》、《七十年代詩選》與五六年代臺港現代詩〉,《臺灣詩學學刊》,第四期(2022.11,頁175-197。

3.〈「遺忘」與「反遺忘」:香港文學遺忘史的幾個側面〉,《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五十六卷二期(2018.06),頁7-34。

4.〈「回歸」的文化焦慮:一九九五年的《今天.香港文化專輯》與二〇〇七年的《今天.香港十年》〉,《政大中文學報》,第二五期(2016.06),頁65-90。

5.〈越界的本土詩學──論梁秉鈞〉,《新詩評論》總第十八輯(2014),北京大學出版社,頁23-34。

6.〈左翼共名與青年文藝──19471951年的《華僑日報》「學生週刊」〉,《政大中文學報》,第二〇期2013.12,頁243-266。

7.〈五十年代香港左翼電影的革命話語:《父慈子孝》、《桃李滿天下》與《虹》〉,《中外文學》,四十二卷一期(2013.03),頁129-153

8.〈一九五年代香港小說的遺民空間:趙滋蕃《半下流社會》、張一帆《春到調景嶺》與阮朗《某公館散記》、曹聚仁《酒店》〉,《中國現代文學半年刊》,192011),頁5-24

9.〈革命與詩的失落:魯迅、斯諾與中國新詩〉,《現代中文學刊》,2010年第1,頁20-26

10.〈日佔時期香港文學的兩面:和平文藝作者與戴望舒〉,《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二期(香港號),2006年,頁310-333。

三、專書論文

1.〈「祝福」的政治暴力:王敬羲《祝福》初論〉,收入葉倬瑋、陳智德、賴宇曼、李卓賢主編《落葉飛花:香港三毫子小說研究》,香港:天地圖書,2022,頁90-93

2.〈香港新文學起源初論〉,收入周佳榮、區志堅、黎志剛編《五四百周年︰啟蒙、記憶與開新》(上冊),香港中華書局,2019,頁284-302

3.〈導言:徬徨覺醒──徐訏的文學道路〉,收入徐訏《念人憶事》,台北釀出版,2017,頁i-xiii

4.〈本土的自創與解體:從《我城》到《白髮阿娥及其他》〉,收入王德威、陳平原、陳國球主編《香港: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180-193。

5.〈新民主主義文藝與戰後香港的文化轉折──從小說《人海淚痕》到電影《危樓春曉》〉,收入梁秉鈞等編《香港文學與電影》,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2011,頁104-121。

6.〈烏托邦想像與開放的隱語〉,收入何思穎編《文藝任務.新聯求索》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11,頁101-107

7.〈公共倫理的印記:龍剛電影研究〉,收入盛安琪、劉嶔編《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之六:龍剛》,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10,頁158-168。

8.〈徐訏的文學道路〉(〈徐訏の文学の路〉,山下未奈譯),收入小山三郎、許菁娟編中国現代文学──台湾からみる中国大陸の文学現象》,京都:晃洋書房2010,頁149-153

9.〈左翼共名與倫理覺醒──朱石麟電影《一板之隔》、《水火之間》與《中秋月》〉,收入黃愛玲編《故園春夢──朱石麟的電影人生》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8,頁70-77

四、研討會論文

1.〈禁書的流轉與改編:港版「文星叢刊」研究〉,2022台灣文學學會年會:「世界中的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文學學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221016日。

2.〈台港文藝交流史話〉,「第二屆港澳研究工作坊──從臺北看香港:文化、流動、實踐」,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2022923日。

3.〈論《六十年代詩選》、《七十年代詩選》所建構的臺港現代詩共同體〉,「臺灣新詩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詩學季刊社,2022527-28日。

4.從新詩看台港現代主義詩浪潮──以《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一》為例〉(論壇對談人),「跨地域文學生態與生機工作坊」,國立清華大學文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2021910

5.〈馬朗與《文藝新潮》的興替與追懷〉,「香港文學與文化研究研習坊」,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9 年7 月9 日。

6.〈馬朗、梁秉鈞、鄭樹森的「遺忘」論述──香港文學遺忘史的幾個側面〉,「在地因緣:香港文學及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大學中文學院2019 年5 月30 日。

7.〈流動中的「根著」:戰後至二千年代的香港文學〉,「從人文到數位人文:華人文化研究新趨勢與新方法」國際工作坊暨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2018 年11 月29 日。

8.〈《六十年代詩選》、《七十年代詩選》與1950-60年代台、港現代詩論〉「台港文藝與跨文化交流」工作坊,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6年12月9-10日。

9.〈越界的本土詩學──論梁秉鈞〉,「兩岸新詩國際論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4年10月24-25日。

10.〈冷戰局勢下的台、港現代詩運動:以商禽、洛夫、瘂弦、白萩與戴天、馬覺、崑南、蔡炎培為例〉,「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0年11月19日。

五、研究計劃

1.1950-1960年代三毫子小說研究計劃」,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The Lord Wilson Heritage Trust),計劃編號:R2203,2019.07至2021.02。

2.跨地域的文學流轉-王敬羲、港版《純文學》、『文星叢刊』與六七十年代臺、港文學場域」,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GRF),計劃編號:186049182019.012020.12

3 .日治時期香港文學研究 ── 『和平文藝』與戴望舒、葉靈鳳等作家」,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GRF),計劃編號:840711,2012.01至2013.06。

六、得獎及榮譽記錄

1. 第十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雙年獎:陳智德《板蕩時代的抒情:抗戰時期的香港與文學》(香港:中華書局,2018)。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公共圖書館,2019年11月26日。

2. 香港藝術發展獎2014-年度藝術家獎(藝術評論),香港藝術發展局,2015425日。

3. 第八屆香港書獎(《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新詩卷》,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4,香港電台、香港出版總會,2015630日。

4. 第七屆香港書獎(《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台北:聯經事業出版有限公司,2013),香港電台、香港出版總會,20146月。

5. 榮譽學人(Honorary Fellow in Writing,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USA. Participating in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 during the fall semester of 2012),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201211月。

6. 2011-2012年度傑出研究表現奬:青年學者卓越研究奬,香港教育學院,20125月。

7.2002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第三名。

8.「八十二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社會組散文類佳作。(得獎作品全文:https://web.arte.gov.tw/philology/Award/list_c.aspx?item=4&YY=82

七、項目成員

1.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編輯委員會」副總主編,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20182月至今。

2. 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香港評選委員,《文訊》雜誌,201512月。

3. 「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香港作家遴選委員,何鴻毅家族基金會,20142-20192月。

4. 「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編輯委員會」編委,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142-20179月。

5.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一九-一九四九》編輯委員會」副總主編,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201110-20177月。

6. 《文訊》雜誌「全球華文文學通訊香港通訊」作者,200612月至20164月;20194月至20219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