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簡良如(Chien, Liang-Ju) 電子信箱: ljchien@mx.nthu.edu.tw
聯絡地址: 人社院A409室 研究專長: 《詩經》研究、《文心雕龍》與文論、先秦經學與先秦思想
|
|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博士 北京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博士
| 經歷 |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課程導師
|
| 學思歷程 |
我的授課與研究主題集中在經學思想,並視對照需要,延伸至子學、文論與詩咏成果。
但為什麼聚焦在「經」?又為什麼特別關注「文」與「詩」?
原因很多,除了一者是中國學術最高範疇,一者則在型態與生命力上傲視群倫外,就我自己來講,或許只是因為:這兩類對象,都和充斥偶然與任意的現實,有很大差距。即使是現實中最客觀、必然的樣式──歷史,都在性質上與二者互斥──「經」的「常」,「文」與「詩」的創造性,全都對反歷史,前者不變地貫通一切,後者獨一無二、不可重複,它們一旦存在,時間就消失了。兩類對象對立現實的深刻程度,超乎一般想像。深入「經」與「文」,故能開啟存在經驗之上另一視野。這對我來說,最是珍貴。
事實上,回觀人類過去的作為,從來不乏對現實感到厭棄而力圖超越者。問題因此不在現實是否應該被否定,它的不足與錯誤極其客觀。真正需要深思熟慮的,是如何使這樣的否定依然正面,被超越者與超越者間又當以什麼模式產生關聯。上述兩類對象如果顯得特殊,就在它們提供的答案,為他者無法取替。就像為矛盾理出是非,為種種無能為力找到解方,在人與人的虛偽不信中人性,在偶然任意中洞見原理,見江山化為山水,幻象鬱為生機……,二類對象其實本就在現實裡,只是從來不附和現實運作,所以不在。現實並沒有被取代或改造,人卻連存活都可以變得充實。這或許是人們一方面對現實保持警惕,一方面又有所期許時,最真實的姿態。
近年研究方向,因此也以考察各種實況背後另一深層、決定性的內容或原理為主。包括文本背後之思維理路、人類存在與人性、學術分類和人物世界範疇的對應關係等。我已較難滿足文獻字面直接闡述之意思和論點,而不去探索其後。事物對我來說,皆有其不同層次之表裡,即連情感感嘆亦然。
| 學術著作目錄 |
一、期刊論文
二、專書
三、專書論文
簡良如,〈文本常態與經學經典復原──以《尚書》為例〉,收入何志華、沈培、潘銘基、張錦少主編:《古籍新詮:先秦兩漢文獻論集》,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及文學系,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年,頁121-143。(具審查制度)
簡良如,〈孔子的斷章取義──《孔子詩論》詩句論評原則〉,收入黃人二主編:《出土文獻與中國經學、古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華東大學中文系,台中:高文出版社,2019年,頁241-254。(具審查制度)
簡良如,〈《文心雕龍》文論基礎與構成〉,《文心雕龍研究》第九輯,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編,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頁353-371, 2010.12。
簡良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文化視野》,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1999 。
四、研討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