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祝平次(Chu, Ping-Tzu) 電子信箱: ptchu@mx.nthu.edu.tw
連絡電話: (03)574-2742
傳真: (03)572-5973 聯絡地址: 人社院B518室 研究專長: 宋明理學、儒家倫理學、數位人文
|
| 學歷 |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博士
| 經歷 |
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個人網站: http://tinyurl.com/pingtzuchu
|
| 學思歷程 |
我在高中時,原來是理工組,但也在那時候因為到國學社聽課,對於中國文史產生興趣。後來,進了大學機械系,大二時就轉到中文系。在大學期間,也去聽毓太老師(人稱「毓老」,同時是我高中的老師的老師,也是我去美國讀書,指導教授的老師;愛新覺羅.毓鋆)講經部、子部書籍兩年。畢業時考碩士班沒考上,在當兵時重考才進入碩士班就讀。因對儒家義理之學有一些熱忱,碩士論文以《朱子的理氣心性說與明初理學的發展》為題。畢業後,赴美求學,想要了解思想在歷史中的真相,因為台灣做中國思想研究的,不太關心史實;但語文總是產生於特定時空脈絡之中,所以對於這中間的隔閡,很想進一步加以理解;結果博論,就以宋代理學如何在歷史脈絡中興起為主題,完成博士論文〈道、學、文:文化的競爭與傳統的建置,1160-1220〉。回台後,先在成功大學中文系服務四年,主要教導大一國文、中國思想史以及宋明理學相關課程。一方面延續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思考儒學與倫理學的關係,其中很大的不同,就是西方倫理學中並沒有極端人格─聖人─的概念。之後,在2011-2012年出國進修的時候,受到美國指導教授與博士班同學的影響,開始注意數位人文的發展,就把一部分的研究重心放在數位人文的理解上,也於2015年開始開授數位人文相關課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於台灣研究中國思想概念分析無法在現實經驗中驗證的傾向,越來越失去知識上的耐心,所以繼續轉向關心帝制中國士人文化生產總體面貌的探索。目前則關心,士人文化生產中的分類體系;於2019-2020出國進修時,即是以「中國方志中的分類結構」為題提出申請。未來應該會將研究焦點,轉向以分類為主要架構的文本,例如方志、政書、類書、與一些總集。也希望藉由這樣的研究,也能夠具體化對帝制中國士人文化世界觀的理解。
| 學術著作目錄 |
A、學術期刊論文
B、專書
C、專書論文
D、研討會論文
E、其他
F、演講、講評與工作坊報告